• 日期: 9 August, 2012
  • 来源: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
  • 类别: 行业新闻
12月1日,2018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大会以“识大势、谋大局、砥砺奋进”为主题,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展示了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成长壮大,来自国内外业内及行业相关人士相聚岳麓山下、橘子洲头,同识大势、共谋大局。 
大会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林、国家发改委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战略研究部主任关鹏、国资委建材机关服务局局长张辉、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秘书长谭抚、湖南省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执行会长易汉文、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材料工业处处长陈军、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刚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学红等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领导参会。出席此次大会的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相关领导有会长吴文贵、执行会长徐永模,副会长姚燕、纪友红、孙建成、田玉波、邱风雷、汪国华、李维、梅向福、丁跃华、杨寒冰、邵俊、姚元君、崔琪、韩先福、徐洛屹等。大会还邀请了张树凯、廉慧珍、曹生龙、覃维祖等一直关心行业和协会发展的行业老领导、老专家,出席会议的还有北京、广东、湖南、浙江、山东、江苏、湖北、安徽、陕西、深圳、武汉、成都等部分省市兄弟协会的会长或秘书长,共计1100人出席了当天的行业大会主会场。
吴文贵会长首先代表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对大会的承办及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致以诚挚的感谢,对各位会员代表、各位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每年定期召开,为各位会员提供沟通信息、相互交流的平台;在房地产行业承压下行、行业同质化竞争持续加剧、环保压力持续增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将大家共聚一堂一起研究行业面临的挑战、共商应对的举措。吴会长表示随着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也迎来很多新的机遇。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家战略和政策,努力把握机会,更好地促进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吴会长表示在大家戮力同心、集思广益的交流碰撞下,定能够厘清我们面对的形势任务,一定能够明晰行业企业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一定能够在引领行业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最后吴会长期待今天到会的各位会员代表、各位同仁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群策群力,建言献策,为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大家通过这次会议都能够有所收获、不虚此行。
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何刚强副总裁为大会致辞,他表示,当前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处于“最坏”和“最好”相对并列平行的关系。“最坏”,企业恶性竞争,原材料价格猛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严重影响行业生存与发展;“最好”,环保倒逼行业转型升级,行业自律合作逐渐成为主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满怀信心,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动全行业形成共识迫不及待;让混凝土产业回归理性发展,改善其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提高行业自身的尊严与价值势在必行;“调结构、促转型”重塑行业新生态是我们永恒的课题。最后何刚强介绍了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简单情况,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林为大会作了致辞,他首先对此次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表示热烈欢迎,对各级领导、行业专家、技术工作者对湖南省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黄厅长介绍了湖南省工业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现状,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改革去杠杆的影响,湖南省投资增长明显放缓,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仍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湖南省工业的一个重要支撑。黄厅长表示借助此次大会的召开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讨论,为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发展政策献计献策,政府部门也将对行业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加强指导与引导;同时协会也要继续做好桥梁与纽带,规范行业企业发展行为,大企业集团要发挥领头作用起到社会示范效应。
行业表彰及荣誉授予结束后,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执行会长徐永模主持接下来的报告环节。会议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作宏观经济方面的专题报告,吴文贵会长为陈道富所长颁发了大会特邀讲座证书。陈道富副所长的报告题目为《经济转型中的宏观调控、政策协调和稳定预期》。 
陈所长首先从全球经济、政治现状入手,进行了世界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全球贫富差距严重,反全球化抬头、传统精英管理面临困局,更加重视非经济因素。经济变迁、制度变迁、技术变迁令生产资本、社会制度框架、技术-经济范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国实体经济是在缺乏产能扩张下的新旧动能转换,制造业调整已较充分,但周期向下,宏观、微观和预期出现明显偏离,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退出的较为充分,市场集中度在提高,盈利性有所改善;互联网经济的负面冲击已较充分释放;消费占GDP的比重已较大。
中国宏观经济前三季度有部分宏观数据出现较大偏离: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达到78%,但累计值和同比值出现较大偏离;企业效益的累计值和同比值偏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行与设备投资的高增长背离。行为变异,宏观调控效力下降:企业利润对制造业投资的拉动时滞变长、弹性较低,企业扩大投资变得更加谨慎;财政支出乘数下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通,融资难融资贵。各种行为变异导致宏观调控预期与现实出现较大落差。
最后,陈所长提出了在转型、行为变异下政策设计、宏观调控和稳定预期管理的方向与手段。他指出重大的结构调整方向、路径和政策实际是关键,宏观调控是在特定结构下、基于微观活力的环境创造;常规管理、危机应对和转型过度制度和政策设计要重视资本约束和政府信用,考虑道德风险和系统承受风险能力,通过市场分割、市场管制和行政手段寻找市场与非市场间的平衡;寻找信任载体进行预期管理,预期背后是信任,是理所当然,路在脚下,通过社保、税收、资金等具体的政策和改革引导预期。
徐永模执行会长作了《创新维艰 砥砺前行》的大会主题报告。徐会长的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认清大势、谋划大局;第二部分为创新维艰、砥砺奋斗。
第一部分徐会长首先从行业发展基本面及发展趋势展开,提出要谋划大局需要认清大势。近10年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很快,体现在企业数量、规模、主营业务收入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行业形象大为改观。资本市场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上市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形象和动力。在产业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仍存在较多不足,例如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业发展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从市场需求来看,当前行业发展有诸多国家战略支撑,国内城镇化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导致的需求差异为各类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市场战略纵深;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为城镇改造升级、环境美化提供持续性需求;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行业开拓了国际化发展空间。行业企业发展目前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产业链纵向整合发展、产业相关多元化发展、由单一材料制造商向产业集成服务商发展、“走出去”国际化发展。
徐会长介绍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市场需求、产业政策、环保法规、科技创新、商业竞争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国家目前的大政方针例如中央环保督察、蓝天保卫战、“两山论断”、供给侧结构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绿色建筑、固体废物处置与综合利用等等都是根据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步制定出台的,同时这些政策又在推动产业发展方向的转变。例如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绿色建筑内涵不断演变,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细化和增加。
市场中风险不可避免,不确定性始终存在,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改革创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国家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和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不断出台,可以预期,“十三五”末至“十四五”中期行业稳定发展的需求得到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行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提供的历史机遇期不容错过。 
基于对行业基本面的分析,以及行业、企业创新发展的观察和思考,徐会长认为混凝土与水泥行业今后的路可以用概括为“创新维艰、砥砺奋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时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大量涌现。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绿色、只能、环保等等正在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徐会长表示跟上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使命和责任。徐会长介绍了行业内典型大企业在持续创新方面的经验及闪光点,这些企业正是依靠持续创新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行业目前正在发生着基于新产品的竞争、基于企业规模优势的竞争、基于产品成本的竞争、基于产品多样性的竞争、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基于个性化定制的竞争,企业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需准确定位、发挥自身优势。
徐会长介绍了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创新和一旦突破将颠覆行业现状的技术,其中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创新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智能化、新材料、超高性能材料、增材制造、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一旦突破将颠覆行业现状的技术在2017年行业大会上提出的装饰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与水化热可调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与外加剂大数据平台、规模化低成本高强轻骨料、混凝土表面改性与修补材料六个方面的基础上,又补充提出了装配式建造技术与预制构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自防护混凝土三个方面。 
最后,徐会长提出了将来的企业竞争模式:新材料、新技术竞争,基于平台和平台资源的竞争,基于国际化的竞争,基于产业资源优势的竞争,持续创新能力的竞争,基于知识产权的竞争。 
下午,行业大会进入分论坛环节,多个专业专题会议同时召开让与会嘉宾难以抉择,每个会场几乎都座无虚席,干货满满的会议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企业代表奉上了一场“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