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9 August, 2012
  • 来源: 经济网
  • 类别: 行业新闻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李永华) 11月17日,由湖南大学、湖南明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明湘科技”)主编的《湖南省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通过湖南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审定,正式被批准为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43/T325—2017),将于2017年12月31日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该项标准获批,意味着我国活性粉末超高性能混凝土(RPC)材料研发与应用再获重大进展。
  资料显示,活性粉末混凝土是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新一代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可形成高效、轻型、耐久的混凝土结构,几乎可应用于所有土木工程结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强度高,可达普通混凝土的5倍以上;韧性好,可达普通混凝土的100倍以上;耐久性好,可达普通混凝土的10倍以上。其具有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久性等特点,能较好地克服目前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低、脆性大、耐久性差等缺点。
除了超高强度之外,活性粉末混凝土也可被称为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显示出良好的环保性能。湖南大学提供的材料显示,同等承载力条件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几乎是普通混凝土的1/2,因此同等量水泥生产过程CO2排放量也只有一半左右。生产过程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骨料的用量,活性粉末混凝土只占高强混凝土与30MPa混凝土的1/3与1/4。如果应用于同样的施工工况,因其纤薄轻质,活性粉末混凝土构件体积一般情况下仅为普通混凝土的1/3。若活性粉末混凝土大规模应用,将有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目前,活性粉末混凝土已成为国际工程材料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个别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零星应用于实际工程,在国内则尚处于起步阶段。从2011年开始,明湘科技研发团队与湖南大学联合开展活性粉末超高性能混凝土研发与工程应用。2016年1月8日,世界首座全预制拼装超高性能混凝土(活性粉末RPC )桥梁——北辰三角洲横四路跨街天桥——在湖南长沙正式建成通车。该桥由湖南明湘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承建,采用湖南固力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湖南大学为设计和技术支持单位,拼装完成仅用10个小时,相较于传统的现场浇筑方式,工期大为缩短。
  中国工程院院士聂建国教授认为这座桥的成功建成,标志着我国活性粉末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工程应用领域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9月5日,该项目在湖南长沙通过专家组验收,这也是世界首座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全预制拼装连续箱梁桥通过权威验收。专家组意见称,“该桥的成功实施为超高性能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当时,在行业内,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性能指标等尚未形成共识,特别是相关标准、规范缺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曾表示,必须加快相关行业规范与标准的起草与制定,以促进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推广应用。
  此次,湖南省正式批准实施《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无疑是行业内一大利好。有利于加快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市场化推广。